漫步梧桐树下的徐汇区湖南街道武康居民区,每个人都会对这个高度开放、流动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定义。
2023年,司法部、民政部印发了《关于命名第九批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”的决定》,曾荣获“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”“全国科普示范社区”“创建无邪教示范居民区”等诸多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武康居民区再获殊荣,也是今年徐汇区唯一获评的居民区。
现在,让我们一起重温发生在武康的点滴往事与难忘瞬间,回眸片区治理与人情温暖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武康居民区
“咚咚咚……哐哐哐……”武康大楼一楼大厅传来一阵阵敲打声,居民们纷纷闻声寻来。原来,年代久远的武康大楼出现渗水情况,物业公司请来的维修工把武康大楼一楼大厅的老柱子敲开了,随手把瓷砖碎片扔进了垃圾桶。
武康大楼一楼大厅
“哦呦,这么好的一根柱子怎么被弄成这个样子!”居住在武康大楼里的上海戏剧学院退休教授、著名画家秦忠明匆匆赶来,看到大厅里狼藉一片,不由眉头一紧。他赶紧跑到垃圾桶旁,把敲下来的碎片捡出来,再用胶水一一黏贴复位。足足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把柱子修补完。秦忠明擦了擦头上的汗珠,默默地离开了。
武康大楼居民、著名画家秦忠明教授(中)向武康居委会赠送亲笔手书的“武康汇”书法作品
01
历史传承靠大家
居民共护百年建筑
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楼,旧称诺曼底公寓,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。
其实,早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,武康大楼居民们就有了保护历史建筑的意识。“武康大楼”居民自治小组的组长、武康居民区党总支第二党支部支部委员刘瑞璐回忆道:“武康大楼的走廊里有很宽的钢窗,那些钢窗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。”当时工程队提出,要把新大楼里的钢窗全部拆掉,大家都不愿意。“如果当时真被拆掉了的话,现在武康大楼的味道要差很多!”刘瑞璐激动地说。
从2014年8月起,受湖南街道的邀请,著名作家陈丹燕、原文新报业集团社长陈保平、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、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等多位专家开展口述历史可行性的论证,并以走访、座谈等形式征求居民意见。正如著名作家陈丹燕所说:“千言万语,归根到底就是对这个城市的一点爱和痴迷。”武康大楼,正通过“口述历史”项目,讲述背后的人与事,也通过这个项目,使市民对它的百年历史有了新的认识。
刘瑞璐说,大楼里好多老人都参加了“口述历史”项目,自己也有幸一同参与。每当大楼里有新搬来的邻居要装修,一听到有敲东西的声音,大家都会出来看看,“侬好,不能敲掉承重墙,不要破坏大楼结构,大家都要有保护意识。”刘瑞璐说道。
不仅如此,许多看了“口述历史”的市民都慕名而来,想要看看武康大楼内部究竟是什么样的。但由于私人住宅不方便对外开放,居委会曾在一楼布置了一个展示区域,陈列的都是武康大楼居民捐赠的带有时代烙印的私人物件,供市民参观。
武康大楼居民自治小组
02
邻里守望互助
关心贴心更暖心
武康居民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,高龄独居老人较多,全靠武康居委会关心、居民间相互帮助,爱与温暖在社区间传递。
武康大楼居民自治小组副组长、“老伙伴”计划志愿者葛雅萍时常会登门陪楼里的独居高龄老人聊聊天,也会因从国外回沪小住邻居的一句“国外的米苋太难吃,孩子想吃上海的米苋”,而特地买了菜烧好送上门。
刘瑞璐也是“老伙伴”志愿者的成员之一,每次进出见到结对的两位老人,她都会上前打招呼。有一次,刘瑞璐得知结对老人住院,即便天气将近40℃,还是顶着烈日和老人的儿子一同前往医院探望,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认出了刘瑞璐,激动地握住她的手,眼中泛起泪花。
武康大楼党员志愿者走访大楼住户、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
03
社区单位无私奉献
齐心协力共筑美好家园
在武康大楼底楼的沿街商铺,有这样一些单位,他们慷慨奉献自己的资源,为武康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,让居民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。
正所谓“小隐隐于山,大隐隐于市”,在如此繁华的淮海中路上,有一家城市书店——大隐书局,古风禅韵与百年历史的大楼融为一体,为上海增添了一丝旖旎风情。大隐书局会不定期开一些免费的讲座,每位喜欢读书的武康居民都可以前来参加。不仅如此,每当居委和居民自治需要开会时,他们也会非常热心地提供场地。武康路上的书画室“洁思园”也为喜欢书画的武康居民提供了平台,居民们可以进去喝茶聊天,好不惬意。
武康大楼里的房屋性质比较复杂,所以大楼里没有业委会。为了大家遇到问题时能一起商量如何解决,武康大楼居民自治小组楼管会成立了,对大楼实行自我管理。
秉持着“我爱我家”的理念,武康大楼79户居民共同守护这艘百年“巨轮”,随着自治意识不断被唤醒,相信居民们的凡人善举必将续写又一个“百年传奇”。
大隐书局为武康居民上国学课提供场地
湖南街道
部分图片为资料图
关键词: